close

節慶活動豐富孩子的文化經驗 

 

其實,爸爸媽媽們若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融入一些文化活動,會發現孩子經過親身體驗後,印象會特別深刻,不需要強記就學會英文。例如,我曾經在聖誕節前夕的故事班中,講了一個薑餅屋的故事,因為在台灣的孩子其實很少有機會看到、吃到薑餅人(gingerbread man),在西方社會卻是孩子從小就熟悉的食物,於是,在說完故事的當天,我就帶著孩子去製作薑餅人,孩子們玩得愉快,吃得更愉快,有趣的是,孩子從此也記住了gingerbread man 要怎麼說。

 

 

 

而為了配合美語學習的情境,學期中都會舉辦一些節慶活動,例如復活節、萬聖節與聖誕節。在這些節慶活動中,小朋友不但可以學到英文詞句、歌曲,最重要的是,可以學到外國的文化與習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就以十月三十一日的萬聖節為例,我們學校的老師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籌備活動,包括和附近鄰近的商家聯絡,準備糖果請他們配合「不給糖、就搗蛋」(Trick-or treat)的活動,學校也開始佈置情境,在萬聖節當週,到處都是萬聖節的代表色-橘色及黑色,另有南瓜、稻草人、巫婆、骷髏頭等等,老師也事先告訴孩子萬聖節的由來以及習俗。這對中國孩子來說是個很新鮮的經驗,因為一般來說,中國人是「談鬼色變」,不會有機會,甚至是刻意避免去談這個議題,農曆七月的「鬼月」也是諸多禁忌。反之,萬聖節期間,我們的孩子們各個都很興奮,因為這是他們平常都不會碰觸到的單元,又是以有趣可愛的方式來進行,透過挖南瓜(Jack-o-lantern)、要糖果(trick or treat)、進鬼屋(haunted house)、化妝舞會遊行(costume parade)等活動,孩子不但透過各種經驗學會另一個語言,也了解了另一個文化,以及另一個價值觀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其實,爸爸媽媽們在家裡也可以帶一些節慶文化活動,因為這是呈現一個特殊語言與文化最有效與有趣的方式,例如二月份的情人節(Valentine’s Day)可以和孩子一起畫一個情人節卡片,三四月的復活節(Easter)一起畫復活節彩蛋和玩找蛋遊戲(Easter Egg Hunt),十一月份的感恩節(Thanksgiving)可以和孩子討論該對誰說謝謝(giving thanks),至於即將來臨的聖誕節(Christmas)則更是一個令孩子期待的節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聖誕老公公(Santa Claus)的由來,去找聖誕老公公的故鄉芬蘭(Finland)的冰天雪地的資料,研究麋鹿(Reindeers)是怎麼樣拉雪車(Sleigh)的,與孩子一起掛上聖誕襪(Christmas stocking)與裝飾聖誕樹(Christmas tree),教孩子一些聖誕佳音歌曲(Christmas Carols),以及品嚐聖誕節的食物如柺杖糖(Candy cane)和薑餅人(Gingerbread man)等等,都是很有趣的活動。        Christmas – Santa & Father Christmas

 

 

 

節慶是最容易呈現的文化活動之一,熱鬧有趣的本質通常會讓孩子願意參與學習,將語言的學習融入其中,將會事半功倍,爸爸媽媽們不妨嘗試看看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孩子或許並不會記得各個國家在世界的哪一端,但是他會知道有個地方叫芬蘭,芬蘭的冬天又黑又冷,聖誕老公公就住在那裡,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豐富又有趣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與學習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ll Me A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