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為孩子開啟世界的一扇窗


 


 


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,從小我讀過各式的學校,有台灣的傳統幼稚園、泰國的全美語幼稚園、韓國的華僑小學中學、台灣的國中高中、瑞典的英國國際學校、台灣大學和美國的研究所,求學的過程雖然因為轉換學制、語言,以及不斷適應新環境與老師同學,讓我有相當辛苦的經驗,但是從不同的節慶、文化體驗中我培養出對跨文化的興趣,回國後,我進入了台北英國學校任教‧在那四年中,我和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三十七個不同國籍的孩子們相處,體驗了多國文化的學程,也開始思考在台灣我們,可以如何將跨文化的學習經驗融入學程之中‧


 



 


 


於是在成立了跨文化雙語幼稚園後,我們園所從小班就開始讓孩子們接觸跨文化學程,在每一個主題的延伸中,老師都會和孩子進行跨文化的討論‧例如講到植物時,中班的孩子會討論到各國的花卉,大班的孩子會將課程延伸到墨西哥的仙人掌;講到食物的主題時,小班會學到台灣有飯團而日本有壽司、台灣有担担麵而義大利有義大利麵等等,雖然有的孩子可能還搞不清楚這些國家在哪裡,但是日積月累的對於國名也會漸漸熟悉,最重要的是,孩子知道了除了台灣外,還有更廣闊的世界等著我們去探索,將來對於其他的文化與語言自然也就更有接受力與包容力‧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另外,為了讓孩子有機會更深入的接觸到不同的文化,我們也在幼稚園的學程中加入了許多跨文化週的課程,在密集的一週裡,介紹一個國家的語言、文化、食衣住行等等,小朋友不但覺得新奇有趣,還常常帶給我許多驚喜呢‧例如在韓國週的時候,老師們每天對著小朋友用韓文打招呼說「安妞哈誰喲」,小朋友覺得很好玩也一下就學會了,等到日本週的時候,我在門口對孩子彎腰說「喔嗨喲」時,孩子竟然學著我很有禮貌的鞠躬,然後回答「甘撒哈米達」(韓文的謝謝),令我啼笑皆非,也非常驚訝孩子竟然還記得當時學的幾句韓文,他們或許並不記得意思,卻因為覺得聲音很好玩而記得,像這樣的特殊語言文化,對於小朋友都是有趣的經驗‧另外在各文化週中,孩子對「食物」的體驗也是有趣的,我們在北歐週讓孩子吃了各式不同的「馬鈴薯」大餐,因為馬鈴薯是北歐人民的主食,藉此讓孩子體會餐餐馬鈴薯和我們吃米吃麵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‧荷蘭週時則品嘗了許多不同口味的起司,泰國週時孩子品嘗了青木瓜沙拉,墨西哥週時,老師帶領孩子製作特殊的Salsa沾醬配與玉米片吃,讓孩子印象深刻‧


 



 


這幾年中,我們辦過韓國、日本、泰國、紐澳、加拿大、巴西、墨西哥、法國、義大利等跨文化週,而五年來我們一直想要嘗試進行印度週,卻一直覺得資源不夠,直到這個學期,我們終於舉辦了印度週‧我們從認識國旗、地理位置、氣候、特殊景點開始,到介紹印度多元的宗教與語言,為了讓孩子能看到、摸到、體驗到各種特殊文化,我們自製大國旗介紹印度國旗與我們國旗的不同,學校到處是印度的海報、燈飾、門簾、掛毯,我們還借了十幾件大大小小各種顏色質料的沙麗(sari)來介紹印度的服裝,讓孩子一進學校就有穿沙麗的老師雙手合十的說 “Namaste!”‧另外,我們請了專業舞者引導孩子欣賞印度的音樂,認識寶來屋(Bollywood)電影,並教孩子印度舞蹈,在一週的最後一天,我們幫孩子在額頭上點上一個紅點(Bindi),在手上畫上手繪圖案(Henna),大家拿著大絲巾圍在身上當作sari, 男孩們頭包著頭巾(turban)一起跳舞慶祝三月份迎春的荷麗節(Holi)‧令孩子印象深刻的還包含「食」的經驗,我們讓孩子聞聞不同的印度香料,並讓孩子品嘗印度加哩,討論印度和日式加哩有甚麼不同,也嘗試了非常不同的飲食文化 用手吃飯‧另外我們也請了印度師傅表演印度甩餅,讓孩子們品嘗了甩餅與印度優格(Lassi)‧短短的一週,孩子在做瑜珈、作印度吹笛耍蛇人(snake charmer)等等活動中,享受了另一個多元又豐富的文化,留下深刻的印象‧


 


 



 


        在舉辦這些跨文化週時,學校及老師們,甚至是家長們,都傾全力去尋找資源安排活動,用意並不是要孩子去記得如何用荷蘭文打招呼,而是讓他們有機會去了解當台灣的孩子在打躲避球時,德國的孩子或許比較常玩足球,當大人在看棒球轉播的時候,日本的人正在觀看相撲比賽‧孩子或許並不會記得各個國家在世界的哪一端,但是他會知道有個地方叫芬蘭,芬蘭的冬天又黑又冷,聖誕老公公就住在那裡,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豐富又有趣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與學習‧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ll Me A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